我國自行設計、研發的“25000噸/日大型低溫多效蒸餾海水淡化中試裝置”,10月10日在河北滄州黃驊電廠通過中國海水淡化與水再利用學會組織的專家評審。
該裝置是由中國神華集團國華電力等四家單位為配套國家重大項目——黃驊電廠海水淡化擴建工程,于2009年8月聯合開發的,旨在開展國產化大規模蒸餾法海水淡化的研究,為我國建設大規模萬噸級低溫多效蒸餾海水淡化裝置替代進口做技術準備。
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教授等15名專家組成的評審團在現場考察了海水淡化中試裝置運行情況,并聽取了研發單位對2×12500噸/日、25000噸/日“6+2”效和25000噸/日“7+2”效三種方案技術、經濟、風險指標的對比分析,一致認為,該裝置在蒸發器的結構設計和試驗方法、設計參數等方面均有獨特的創新,其設計和大型設置的設計符合相似性原則。
據了解,除黃驊電廠外,我國現已投運的日產萬噸級熱法低溫多效海水淡化裝置還有兩套,一是天津北疆電廠引進的以色列裝置,一是曹妃店新首鋼引進的是法國裝置。25000噸/日國產化低溫多效海水淡化裝置在國內尚屬空白,該中試裝置的試驗成功,開創了我國自主研發大規模低溫多效蒸餾海水淡化中試裝置的先河,并為我國大規模建設大型海水淡化裝置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專家評審會后,與會專家和其他參會代表還就當前我國海水淡化的技術發展方向、海水淡化的產業政策以及市場運營等問題展開了深入地研討。
有代表提出,同是沿海新建的發電廠,為什么華能玉環電廠采用反滲透膜法技術工藝,而黃驊電廠、天津北疆電廠卻采用熱法低溫多效技術工藝?膜法和熱法性價比到底哪個更好?
膜法和熱法各有優勢
中國工程院院士高從堦介紹說:“選擇哪一種技術工藝,取決于生產企業對水質的不同要求。膜法以滲透過濾為基本原理,分超濾、微濾、反滲透等,熱法以加熱冷卻即蒸餾為基本原理,分多級閃蒸、低溫多效等。如果只是用于解決生活飲用水,那么選擇膜法可能更經濟些;如果需要高品質的鍋爐給水,選擇熱法好些,但是熱法能耗大,采取水電聯營是降低成本最經濟可行的方式。其次,選擇哪一種工藝,還取決于企業自身的地理環境、水源情況。比如渤海灣氣溫低、污染重,而膜的應用條件比較嚴格,因此用熱法好些;南方沿海地區受氣溫、水質影響小一些,所以用膜法好些。”
從目前已經運營的大型海水淡化工程來看,不管生產企業采用的是膜法工藝還是熱法工藝,都在積極探索最優化、最經濟可靠的技術工藝路線。國華電力總工程師陳寅彪介紹:“黃驊電廠從開始建廠就提出三個零的環保發展模式,即土地零占用、淡水零開采、燃煤零運輸。電廠海水淡化總規劃是200000噸/日,一期我們引進國外設備,建成2×10000噸/日裝置;從二期開始,我們就自主研發,建設了一個12500噸/日的國產化裝置,在此基礎上,我們又進行了25000噸/日的中試。我們按照安全可靠、經濟實用、環保節能的原則,不斷中試,不斷優化工藝路線,最終找出最適合工程需要的解決方案。我們在滄州黃驊電廠工程上是這樣做的,在其他地區的工程中也要這樣做。”
我國近幾年海水淡化的蓬勃發展和喜人成就,得益于2005年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海洋局三部委出臺的《海水利用專項規劃》。規劃中明確規定沿海地區新建、在建的大型電力、石化、鋼鐵等高耗水企業,必須采用海水淡化水;原有的舊工藝也必須進行技術改造,最后使用海水淡化。政府雄厚的資金支持、優惠的政策支持以及巨大的市場需求,給海水淡化生產運營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好機遇。
可是,筆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已經建成和投入運行的海水淡化運行企業,實際運行狀況卻是喜憂參半。
海水淡化產業化需政府統籌規劃政策支持
以黃驊電廠為例。在此次評審會會場,與會專家們喝的入口微甜的礦物質水,就是電廠生產的“海露”牌瓶裝淡化水;在下榻的賓館,專家們感覺洗臉用的淡化水如牛奶般柔滑。此外,廠區澆灌花草的水也都是中試裝置生產出的優質淡化水。據黃驊電廠技術人員透露,已經運行的兩套裝置現在每天生產工業用水18000噸,生活用水400-600噸,外賣500噸,瓶裝水1-2噸。目前裝置還沒有全部開工,因為電廠尚有部分發電工程沒到位。另外,已經簽約的外賣水,因用戶自身的工程延后而推遲了供應時間。
筆者問,為何不把這些優質淡化水大量供給當地市場?國華滄電總經理許建華回答:“向市政供應需和當地經濟發展狀況以及政府相關政策配套才行,目前我們正在積極和政府協商。滄州自來水是從山東引入的黃河水,每噸3.6元,而我們的淡化海水每噸達5元多,政府需要在水價上作適當補貼。另一方面,老百姓長期養成了喝自來水的習慣,一下轉變為喝淡化的海水或和自來水混合而成的勾兌水,能否接受也需要一定時間和觀念轉變。”
談及水廠的具體運營情況,國華滄電副總經理彭光儀感受頗深:“國內已經運行的大型海水淡化廠大多是企業行為,還存在某些問題,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第一,海水淡化工程尤其是火電廠工程,政府還沒有樹立一個大型的成熟的可供所有企業參考借鑒的示范工程,各企業都還處于摸索階段;第二,海水淡化生產企業生產的淡化水如果和市政管網并網,需要生產企業和當地水利、衛生、稅務等多個政府部門協商協調,政出多門,無人牽頭管理,從而導致并網進展緩慢;第三,海水淡化水價是按照生產運營企業的生產成本計算出的,而自來水是享有政府補貼的,因此,水價差異也成為海水淡化市場化發展的一大障礙。”據悉,山東煙臺一海水淡化國家級示范工程運行很好,就因為生產的海水不能并入市政管網,從而導致工程閑置趴窩。
企業國產化的真正目標是走出國門
此次中試裝備的設備、安裝、調試由我國中央空調冷卻塔制造業的巨無霸——江蘇雙良集團完成。雙良集團副總裁江榮方在評審會上介紹了雙良的情況:“我們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強大的科研實力,自進入空冷領域開始,就默默關注日益火暴的海水淡化技術,在引進、消化、吸收世界最先進的海水淡化技術方面已投入2億多元,現已具備海水淡化領域工程設計、設備制造、工程安裝、技術服務等綜合能力。黃驊電廠是國家重大項目,由我們負責提供符合中試試驗要求的全套海水淡化設備裝置,并參與設計、調試和優化改進工作。雙良會憑借在真空換熱技術方面30年積累的經驗和優勢,為企業降低生產成本,幫助企業提高競爭力和市場優勢。”
事實上,雙良海水淡化項目于2008年7月23日奠基之時,即已標志著作了多年技術裝備儲備的雙良,在海水淡化領域正式步入了商業化階段,開始重拳出擊。2009年,雙良在長江沿岸建設了全國唯一一家2000噸的重件碼頭,單件起重能力達350噸,配套有近萬平方米的重件裝配車間,起吊高度達18米,專為運輸海水淡化各種大型壓力容器、鋼結構及重型機械設備等提供方便。
談及海水淡化設備裝置的市場情況,雙良集團銷售公司副總經理胡海軍胸有成竹地說:“雙良研發的低溫多效蒸餾海水淡化裝置具有進料水質要求低,可靠性、經濟性和產品水質高的特點,不僅用于電廠,還可應用于所有有余熱和低溫熱源的工業企業,比如煉化廠、化工廠、鋼廠等。而工業企業的廢氣廢熱回收利用,也是政府大力提倡和鼓勵的節能和環保項目。所以,可以肯定地說,雙良的蒸發器、冷凝器等設備市場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黃驊電廠低溫多效海水淡化中試裝置只是雙良邁出的第一步,雙良的最終目標是要使我國的國產化設備走出國門,走向中東,走向世界任何一個嚴重缺水的國家”。